四連碓造紙作坊 古代造紙的“活化石”

發(fā)布日期:2018-09-27

被譽為古代造紙“活化石”的四連碓造紙作坊,建在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的一個山區(qū)小鎮(zhèn)——澤雅。

記者應邀到這里采訪。出溫州市區(qū)不久,汽車進入了山區(qū)公路。隨著公路的延伸,記者被層林盡染、溪水淙淙的山野風光所陶醉。來到澤雅,記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樹木竹林青翠欲滴,奔流的溪水也顯得更加清澈。甌海區(qū)文物辦的同志介紹,那水是從這里的著名景區(qū)七瀑澗流出的。七瀑澗景區(qū),一澗七瀑,一折高一折,一瀑勝一瀑。由山頂飛流而下的這股澗水,既勾畫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也給當地帶來了充足的水利資源。

古老的四連碓造紙作坊

四連碓造紙作坊位于澤雅鎮(zhèn)石橋村南斗,它南靠南斗山,北靠七瀑澗流出的溪水。文物辦的同志介紹說,明代先人為了搗紙料時能反復利用水利資源,順流而下建成四座水碓房,因而命名為四連碓。

“咚”、“咚”的搗臼之聲,把我們引到了一座水碓房,水碓房的建筑很簡陋,但紙農的勞作,水碓的運行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們。

只見奔流而下的溪水激射在水碓里的筒車上,筒車轉動,帶動與筒車成垂直方向的木軸上下起落。一根粗大的圓木成杠桿狀吊在那里,一頭綁著石碓,一頭靠近筒車上的木軸,木軸落下時撥動圓木躍起,隨后綁著石碓的一頭重重地落下,砸向底下的石坑。紙農熟練地隨著石碓的起落將一把把腌泡過的竹片放進石坑里,時間不長,竹片就成了絮狀的碎沫沫。紙農介紹說,這道工序叫搗刷,是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一道,此前有做料(將竹破成兩尺長的竹片捆成一把狀)、腌刷等,此后又有制漿、撈紙、壓紙等20多道。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其《天工開物》中對造紙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其主要工序有“斬竹漂塘”、“煮蟈足火”、“落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焙干”等。而此間紙農保留的造紙工藝流程幾乎與之吻合,有的工藝甚至比《天工開物》記載的還要古老。更為有趣的是前文介紹的四連碓搗刷的運行機制與《晉書》中記載的水碓基本相符,只不過碓本來是舂谷的設備,這里用來舂紙料。

專家驚嘆古代造紙活化石

根據我國出土的古紙檢驗和文獻記載,唐末開始出現紙。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曾說,他年輕時以浙江紙寫字,在其越州紙詩中稱:“越筠(竹)萬杵如金版,安用杭油與地繭”。前句講浙江的紙呈黃色,后句說紙可與有名的杭州由拳紙及池州皮紙相抗衡。歐洲最早造紙始于1875年,與我國相比晚了近千年。

澤雅的造紙源于何時?根據明洪武右春坊大學士黃淮撰文的澤雅南山《林處士墓志銘》記載,澤雅先民明初即開始從事屏紙生產。澤雅先民原系福建南屏一帶人,因避戰(zhàn)亂遷來此地。南屏人較早掌握了造紙術。遷居后,他們發(fā)現澤雅一帶多水多竹,正適合造紙,于是重操舊業(yè),進行南屏紙的生產,使南屏的造紙技術在澤雅落地生根。

1999年,中國印刷博物館的專家來到澤雅考察,驚嘆古代造紙術居然能這么完整地保存下來,其中的四連碓更被譽為造紙術“活化石”。有關文物專家認為,從末明初開始,四連碓一直沿用至今是古代造紙工藝現存不多的重要實例。作為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技術,其傳統(tǒng)工藝作坊別具重要意義。四連碓從工藝流程到作坊建筑都保存很完整,尤顯難得。

“活化石”面臨窘境亟待保護

由于年代久遠,四連碓的建筑已經受到損害,水碓房的邊緣已經坍塌,露出霉爛的木料。文物部門的人員告訴說,由于缺乏資金,水碓以及它的附屬設備的維護很難有效進行。溫州是個多臺風侵襲的地區(qū),一遇臺風,水碓房受到破壞在所難免。在另一水碓房,記者看到,用來搗竹的石坑已經開裂。

除了四連碓損壞嚴重外,澤雅的古造紙法也面臨失傳的危險。上世紀90年代初,澤雅尚有造紙戶數千,然而如今只剩下200戶左右,沒落的直接原因是造紙辛苦而利潤又太低。由于現代紙業(yè)的發(fā)展迅速,在生產速度和質量上遠遠超過了屏紙,屏紙失去了很多市場。黃色粗糙的屏紙現在僅用于做鞭炮和冥紙,其利潤低也就可想而知。

我們和一位紙農交談,他算了一筆賬:“買100斤竹31,加上其他用餉七八。這些花費能做5條紙。一條紙只能賣21!薄耙惶炷茏龆嗌偌?”“最快的平均一天做一條,賺錢不多,也就賺點吃喝吧!边@樣的利潤怎能留住年輕人呢?因此,這里的紙農多是中老年人。一位大娘說,她做了62年,她的孫女們都不做紙,到外邊打工去了。

社會的發(fā)展決定舊事物總有一天會被新事物所代替,屏紙生產苦且累,掙的錢僅能糊口,這樣的勞作不改變必然要被現代的經濟浪潮所吞沒。然而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四連碓造紙坊、屏紙生產在新時代的意義在于它的文物價值,它是中國古代造紙藝術活的見證,更是中國造紙術偉大發(fā)明的直接證明。

四連碓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澤雅紙山文化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溫州甌海區(qū)準備全面啟動四連碓搶修工程并致力保存古造紙法。根據多次討論修改后的規(guī)劃已經提交省有關部門。溫州甌海區(qū)文博館的一位專家說,我們需要維修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文保單位破損的建筑,更是保護我國傳統(tǒng)燦爛文化遺存。澤雅、四連碓應當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澤雅四連碓造紙作坊是實證中國古代造紙術的重要證據之一,保護范圍包括位于澤雅鎮(zhèn)石橋村、林岸村的四連碓和橫垟村、唐宅村的造紙作坊。受損碓房為自西向東第3座碓房、坐南朝北,開間3.08米、進深4.0米,塌落面積約10平方米,初步認定由于山邊木構常年受潮,無人使用,加之嚴冬里、西北山風穿堂等自然原因造成。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友評論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