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紙、芒團紙​、騰沖手工紙…云南各地手工造出來的土紙

發(fā)布日期:2018-10-18

云南手工造紙手工造紙傳千年


造紙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據《云南民族手工造紙地圖》一書記載,云南造紙是經中原傳入。早在公829年,南詔國大將嵯巔率兵攻占了唐朝重鎮(zhèn)成都,而此次戰(zhàn)役“乃掠子女工技數(shù)萬引而南”,被告俘的技術工匠中有許多就是造紙工人?梢,造紙進入云南是伴隨著血與火的戰(zhàn)爭的。

造紙術傳入云南,最遲可追溯到三國時代,清代時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手工造紙得到發(fā)展,從四川、湖廣等地來的工匠帶來了造紙技術,因此清代云南造紙業(yè)最發(fā)達,手工紙成為宮廷貢紙,甚至還出口至越南等地。

2000年過去了,今天的造紙術,比以前不知要先進多少倍。但是,在云南的有些地方,仍然使用古老的土法來造紙,而且,不論是原料、工具、操作技術、工藝流程,也都幾乎和2000年前的一般無二。

手工制造出來的紙張如果你只知道納西族手工紙,那你就孤陋寡聞了。其實在云南還有傣族手工紙、騰沖手工紙、大理鶴慶普洱茶專用包裝紙……都一直沿用手工古法制造。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下那些一直延續(xù)至今的手工造紙技術吧。

東巴紙:人類手工造紙活化石

東巴紙,是一種原始粗糙,但卻千年不腐的紙張,延續(xù)千年的東巴紙見證了納西文化的發(fā)展。

摸著這些紙張,沒有“沙沙”聲,而是有種靜謐的歷史感,如同神秘的納西文明。

東巴紙是納西族東巴祭司,用來記錄東巴經和繪制東巴畫的一種專用紙,是一種十分珍稀的少數(shù)民族手工紙。

東巴紙主要是在麗江的大具鄉(xiāng)肯配古村制造。其原料為瑞香科的蕘花屬,也就是瀾滄蕘花和麗江蕘花,這兩種植物生長在高寒山區(qū),其韌皮纖維在高山植物中算是很發(fā)達。

當?shù)厝藭杉伝洳兤、曬干、浸泡、煮料、洗滌、舂料、攪拌、造紙、取紙、貼紙、曬紙、揭紙等。

而東巴紙的制造工藝可以說是手工造紙中最原始的工藝,它每次造成出的紙,都需要在濕的時候從造紙器中取出再扣貼到直立的木板上曬干,因而產量極低,但也因此,它在所有手工造紙中身價最高。這種紙張比較厚,但特點是耐磨損、防蟲蛀,主要用于東巴經的抄寫。

與麗江東巴紙相類似的,在迪慶香格里拉三壩,也稱白水臺或白地的地方,也一樣是使用蕘花造紙,只是工藝稍有區(qū)別,這里所造的東巴紙,在滇西北少數(shù)民族中很有聲望,被稱為白地紙。白地紙色白質厚,不易遭蟲蛀,可長期保存,用它書寫的東巴經典據20世紀40年代的調查有五千多卷。白地東巴紙為弘揚東巴文化做出了卓著貢獻,從工藝史角度來看,它又是研究我國手工造紙的難得實例。

傣族手工造紙

傣族手工造紙技藝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zhèn)芒團村和永德縣永康鎮(zhèn)永康村芒石寨村。孟定鎮(zhèn)是明代孟定土知府府署的住所,永康鎮(zhèn)是明代鎮(zhèn)康土知州府署所在地。

從土司制度的確立和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傳入,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的佛經抄謄用的是更為古樸的貝葉、從而形成了世人矚目的貝葉文化。

芒團紙

芒團傣族造紙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過去是專為土司生產。造紙原料為“構樹皮”,傣家人叫“埋沙”。構皮紙堅韌潔白、柔軟光滑、久存不陳、力撕不破、防蟲防蛀、是抄謄經書的優(yōu)質紙張。

傣族手工紙生產過程分為5步流程(浸泡、蒸煮、搗漿、抄紙、晾曬),11道工序。(采料、曬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滌、搗漿、澆紙、曬紙、砑光、揭紙)。

無論是浸泡、蒸煮或是捶打,還是抄紙、曬紙或砑光,都是女人在做,這和納西族的相反。據當?shù)厝酥v,孟定傣族構樹皮手工造紙這門工藝只傳女,不傳男。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男人除了能夠幫忙采料購料外,其他工序都由女人完成。

芒團,在傣語中,芒為寨子;團,指團樹;芒團既指“有團樹的地方”。耿馬土司在數(shù)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統(tǒng)治和管理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制度和方法,他們可以根據對村落的自然、歷史和文化情況的了解,指定某某村落為不同的產品、物品、貢品和生活用品的生產基地,而芒團,便被選定為專門造紙的村子了。

芒團傣族的手工造紙,俗稱白棉紙,因為造紙原料是構樹皮,因此也被稱為構皮紙。多用于書記文書、佛經、包糖、包茶、捆扎錢幣的帶子等等用途。

幾百年來,芒團的傣家人就一直保留著這種最為簡單、原始和傳統(tǒng)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完整保留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工序流程,整個過程不使用化學制劑,是造紙術留存至今的“活化石”。


騰沖手工造紙

紙在歷史的大潮中起起落落,所幸,在騰沖偏遠的界頭新莊村,手工造紙還在按古老的方式代代延續(xù)。

在騰沖,每年都有大量的白棉紙用于宗教活動。唐代,佛教經泰國、緬甸等地傳入云南,騰沖地處這一傳播路線要沖,佛教香火極為興盛,各種經書文本大量傳抄,于是,手工抄紙的白棉紙因紙質優(yōu)良,不斷發(fā)展。由于騰沖地處邊境,與緬甸、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相鄰,大量的白棉紙也銷往這些國家。

據當?shù)佚埿占易V記載,界頭新莊村的手工抄紙匠人的祖先從湖南遷入,據此推斷龍姓先祖將造紙工藝帶到新莊村,利用當?shù)刎S富的植物纖維原料,就地取材,世代手口相傳,沿襲至今。

古法造紙工藝繁復。首先是選料,選取滇結香粗枝,砍剝樹皮作為原料。其次是泡料,將干皮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變得韌軟。然后是煮料,將浸泡過的皮料放入木甑子中壓緊,倒置蒸煮。接下來是打漿,將皮料置于大石塊上,用木杵反復用力捶打而成紙漿。第五步是抄紙,手持竹簾子,從抄紙缸中把懸浮在水里的紙漿撈起,多余的水從簾縫漏掉,紙漿便在鏈子上交織而成均勻的濕紙。第六步是榨紙,抄起的紙疊放在榨盤上,用手工榨干分。第七步是背紙,將榨去水分的濕紙一張張揭起,依次貼到背板或墻上。接下來是晾紙,將背干后的紙張搭在竹竿上晾透。最后是揭紙,將疊背在一起的紙張一張張揭開,按每一百張為一刀整理好。

事實上,這樣工藝制作好的騰宣,在書畫界,一直名聲在外。騰宣在書畫界被廣泛推崇和徐悲鴻有莫大的關系。1941年底,徐悲鴻從東南亞取道騰沖歸國時,曾特意買了三卷騰宣,并對一位畫者稱贊說,騰宣不僅有頭宣(宣城紙)種種長處,而且還有一個頭宣所沒有的好處:作畫后別人無法偷揭。其實騰宣的另一個傳奇之處,那就是百年不變色。

據說,新莊村的造紙技藝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一般以戶為單位進行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寨子里各家造紙的工藝基本一致,不排斥傳播與交流。在基本工藝之外,每戶人家又都有自己的訣竅和心得,當?shù)厝朔Q之為"方子"。"方子"好的人造出來的紙質量好,贏得口碑,銷量也大。有意思的是,"方子"雖然不排除關系好或者血緣近的人家之間相互交流的情況,但對于村外人則是保密的。

大理鶴慶造紙

在大理鶴慶龍珠村千年前就已譽滿各地。被稱為“千年土紙第一村”,它是中國最早生產普洱茶專用包裝白綿紙的。

▲普洱茶包裝紙

龍珠村是鶴慶縣松桂鎮(zhèn)的一個普通的村落,而省內多數(shù)用以普洱茶包裝白綿紙就出自這個小村。在鶴慶縣的六合鄉(xiāng)、中江鄉(xiāng)、朵美鄉(xiāng),以及麗江永勝縣等地,生長著一種被當?shù)厝朔Q為“構皮樹”的樹木,構皮樹的樹皮,就是生產白綿紙的原材料。構皮樹為再生原料樹,砍下來剝皮之后,又能迅速再生。

在龍珠村的手工造紙作坊里,您會看到手工加工白綿紙的整個過程。從原料浸泡到最后出紙,整個加工過程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整個龍珠村,手工造紙的作坊三步一間,五步一處,就像是一個專項表演手工造紙的山村公園。這里的村民們個個都是手工造紙的能手,隨便拉一個過來,都能頭頭是道地講述手工造紙的整個過程。傳統(tǒng)的手工造紙術,已經作為一種文化,深入到了整個山村的血脈之中。

像這樣的手工造紙技藝繁雜,越來越少的人會使用這種方法,在云南還能有這些地方繼續(xù)沿用古法造紙,實之不易。而對于那些手工造出來的土紙,能夠千年不腐,百年不變色,也是令人驚嘆,到現(xiàn)在也是替代不了的,希望這樣的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散發(fā)熠熠光輝。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友評論
 
 
南京中紙網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