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 凝聚傳統(tǒng)力量

發(fā)布日期:2020-04-07   來源:光明日報

南翔的非虛構文學《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以下簡稱《手上春秋》)甫一出版,就登上了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9年4月“中國好書”和深圳第20屆讀書月“十大文學好書”等多個好書榜單,收到讀者的廣泛贊譽。

作者費時三年,足跡遍及東西南北,采集了五行八作的民間手藝人:木匠、藥師、制茶師、壯族女紅傳人、撈紙工、鐵板浮雕師、夏布繡傳人、棉花畫傳人、八寶印泥傳人、成都漆藝傳人、蜀繡傳人、蜀錦傳人、錫伯族角弓傳人、平樂郭氏正骨傳人,以及一名當代工匠——鋼構建造師。手藝人,當下稱為工匠。他們從事的行業(yè),曾是一個個鮮活的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職業(yè)。中國手藝人,尤其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以及非遺傳人,實乃大國工匠中的杰出代表,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十分可貴的傳統(tǒng)匠人精神。

書中展列的匠人匠心,個個精彩。宣紙制作有108道工序,其中,撈、曬、剪……各有其難,撈紙尤難。曾上過央視《大國工匠》的周東紅撈出來的紙,每一刀誤差不超過一兩,每一張上下誤差浮動僅一克。他每天要撈1500張紙,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紀錄。棉花畫的傳承人郭美瑜,將中國畫、雕塑以及現(xiàn)代光電技術巧妙地融入創(chuàng)作之中,將棉花畫從原來的平面堆塑變?yōu)榫哂辛Ⅲw感的浮雕、圓雕造型,令人耳目一新。當代工匠陸建新37年扎根建筑施工第一線,參與實踐了三個速度:三天一層樓(深圳國貿(mào)),兩天半一層樓(深圳地王)和兩天一層樓(廣州西塔)。他主持承建了國內(nèi)已封頂?shù)钠叽?00層以上鋼結構摩天大樓中的四幢,見證了中國超高層建筑從無到有、再到國際領先的全過程,被譽為“中國樓王”。作者說,采寫陸建新意欲在傳統(tǒng)手藝人與當代工匠的意義之間,標一道津渡,有一個承接,現(xiàn)一條源流。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yè)精神,是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能力、職業(yè)品質(zhì)的集中體現(xiàn),囊括了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等品質(zhì)。此書既寫了技藝的繁復,又寫了匠人的滄桑,還寫了傳承的難點,實為同類著述中的翹楚。

《手上春秋》一書的寫作,可以叫作“文化記憶”研究。德國學者揚·阿斯曼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文化記憶”的概念。文化記憶是一套可反復使用的文本系統(tǒng)、意向系統(tǒng)和儀式系統(tǒng),它以客觀的物質(zhì)文化符號為載體,也通過無形的載體代代相傳。此書記載傳統(tǒng)技藝的同時,也記載了珍貴的文化記憶。鄂西恩施玉露茶的制作最大的特點,就是蒸青而非炒青。唐宋年間的中國綠茶,多半是蒸青。明代之后,炒青后來居上而為主流。在日本,現(xiàn)今的頂級茶葉依然較多地保留了蒸青技法,乃是唐代文化的延續(xù)。漢語中有關“繡”的成語不少,如錦繡河山、錦心繡口、雕梁繡戶……這些都與名繡等傳統(tǒng)工藝密切相關,“錦繡”并稱由來已久,但“錦”與“繡” 的區(qū)別在哪兒,蜀繡傳人胡光俊說,前者是用織機織就,后者是用繡花針繡成。贛繡中,一個小掛件繡的是桂花、蓮花、蓮子,其寓意是早生貴子;另一個掛件是鯉魚跳龍門,其寓意是金榜題名。還有百子圖,寓意為不僅早生,而且多生。原來,一件件小小的夏布繡品,便濃縮了一段段縮微的中國民間風俗史。在壯鄉(xiāng)文化傳統(tǒng)中,在嬰兒滿周歲之時,親朋會送一頂金魚帽(女孩則為蓮花帽)、一雙虎鞋,有辟邪吉祥、深藏祝福之意,心意及審美,高過其使用價值。

馮驥才曾說:“只有整個社會具有文化良心,我們的文化才有希望”,“對文化的愛,歸根結底是對生活的熱愛。”保護非遺,傳承手藝,珍惜文化,記住鄉(xiāng)愁。《手上春秋》就是南翔用文字與圖像打造的一個個袖珍的手藝人的博物館。

非虛構寫作的特征是崇尚真實、呈現(xiàn)事實、尋求真相。其中,真實性是非虛構寫作的核心。南翔深入細致地訪談了15位非遺傳承人,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作品兼具審美性、趣味性和知識性。作者采訪藥師感受到中藥材加工炮制的重要,光一個“火制法”就有炒、烘、煨、煅四種,炒又分不加輔料炒與加輔料炒兩種,不加輔料炒,便有微炒、炒黃、炒爆、炒焦、炒炭五種,加輔料炒則多至砂炒、米炒、土炒、麥麩炒、酒炒、醋炒、鹽水炒、姜汁炒、蜜炙等九種。藥材不但有真?zhèn),還有正品、偽品、偽制品、混淆品與習用品之分。成都漆藝傳人尹利萍回憶起她學習漆藝的時候,最難忘的是皮膚過敏,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無可逃避的重度過敏。肌膚瘙癢、紅疹水泡,乃至水腫疼痛……

南翔在自序里寫道,他“一寫個人經(jīng)歷,二寫行當技藝,三寫傳承難點。期望做到歷史與當下、思想與審美、思辨與情感的熔鑄”。他既寫了手藝人光鮮的一面,也不回避他們的困境。深圳“木器農(nóng)具制作技藝”傳承人文叔,是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傳人,幾十年來他打制的犁筢、谷磨、秧盆、水車、風車、雞公車等農(nóng)具,不再使用,其木器收藏也都岌岌可危。文叔希望有生之年能在屋后的宅基地上建一個博物館,讓子孫后代們通過這些農(nóng)具,了解祖國的農(nóng)耕文化。此書出版之后,終于讓老人心想事成。藥師黃文鴻說祖先留下可用中藥材名錄凡5000余種,進入國家藥典的才500多個,這就意味著還有4500余種藥材待領“出生證”。

《手上春秋》是一本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的好書。此書是對勞動創(chuàng)造的真誠禮贊,是對那些手藝人身懷絕技的盡情謳歌,是“行行出狀”理念的真實展示,更是對弘揚工匠精神、凝聚傳統(tǒng)力量的精神引領。

此書文采斐然,可讀性強。在《八寶印泥傳人楊錫偉》一篇中,南翔進行了類比:“印泥是印章的衣服。衣裝不整,則不免失之寒磣;印泥不佳,則印章不能生色!蹦舷枵f,“漆黑”一詞與漆有關,還有一個成語“如膠似漆”也與漆相關。膠的黏合作用人所共知,而漆的黏合作用比膠還強,且遇水不化。夏布繡傳人張小紅在天津拜師學藝,進步神速卻很辛苦,她回憶道:“花鳥蟲魚學了,遠山近水會了,貓狗雞兔熟了……最難或是人物,衣袂飄飄,顧盼生輝,內(nèi)在的神韻需得通過一針一線、千針萬線織繡而出!

評論家付如初在評價此書時說:“田野中保存著民間文化的活態(tài),保存著鮮活、生動、蓬勃、龐雜的文化生機,保存著不應被丟掉的傳統(tǒng),象征著一切未被沖擊、未被改造的自在狀態(tài),也埋藏著未被歸類、未被整理、未被概念化的學術資源。尤其對作家而言,田野,意味著廣闊天地,意味著創(chuàng)作的新素材、新動力和新源泉,甚至文學的新可能!币郧皩W懶≌f的南翔,以一本手藝人的非虛構,展示了文學的新收獲,亦如南翔在后記中所說:“大半生都在教壇的我,希望給弟子們留下一本采集之書,意在重視外出觀察,重視田野調(diào)查,重視躬行記錄。”南翔這種把書桌搬到田野上,把文章寫在大地上的實踐,意義已然超出了文學。

責任編輯:李敏

稿件反饋 

中紙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該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的傳遞市場信息,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nèi)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網(wǎng)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jīng)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關信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根據(jù)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nèi)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網(wǎng)友評論
 
 
最新紙業(yè)資訊
訪談
紙業(yè)資訊排行
最新求購
南京中紙網(wǎng)資訊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蘇ICP備10216876號-2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蘇B2-20120501 
蘇公網(wǎng)安備 32010202010716號
視頻號
抖音